开云体育 开云平台开云体育 开云平台▲7月5日下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十六区“一把手”谈贯彻落实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石景山区专场。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市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主持。石景山区委书记常卫,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新,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区政府新闻发言人李先侠,区组成员、副区长李文化出席,围绕“深入实施‘两大战略’,统筹做好‘四篇文章’,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主题,介绍石景山区学习贯彻落实的二十大精神,统筹做好城园融合、产业融合、山水文化融合、治理力量融合“四篇文章”,打造“复兴之城”“活力之城”“美丽之城”“品质之城”的具体实践和阶段性成果,并回答记者提问。
我们了解到石景山区的“城市更新”与“产业转型”两大发展战略,想深入了解一下咱们城市更新的进程如何?下一步的工作目标是什么?未来石景山区将如何继续推动整个城市的有机更新,还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期待?
石景山区是首都工业文明的发祥地,因服务“京西八大厂”而建区发展,辖区内老旧厂房规模大、老旧小区数量多,首钢搬迁调整以来,我们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发展战略,坚持把城市更新作为全区城市工作的战略重点,不断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有效激发城市活力,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机制创新,打造石景山样板。我们在多个领域形成可实施、可推广、可持续的典型经验。比如,在老旧厂房改造方面,以首钢老工业区为试点,创新形成工业建筑物和构筑物审批模式,并在3#高炉等项目成功实践。再如,在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方面,探索形成区企战略合作的“首开经验”和引入社会资本、建管结合的“鲁谷模式”。此外,在老旧小区管线统筹方面,六一小学教工楼成为全市首批试点,为本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专业管线统筹改造提供了参照路径。
二是发挥新首钢龙头作用,带动整体复兴。聚焦“四个复兴”,新首钢规划建设提档加速,首钢北区五大片区中,文化景观区、冬奥广场区、工业遗址公园区已基本完成改造,13条道路、9处文物、4项公园绿地等29项市政基础设施管理权已经完成移交,首钢老工业区(北区)项目荣获2022年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目前已集聚“体育+”“科技+”企业200余家,“工业锈带”加速变为“活力秀场”。此外,其他老工业厂区更新改造也在有序推进,巴威•北锅及北重西厂更新改造项目综合实施方案正在加快编制,北京北重科技文化产业园一期(综合管网及景观改造项目)正在加快建设,由北京重型电机厂老工业厂房改造的全区第一座民营现代美术馆—“重美术馆”开馆运营。石景山区5次荣获国务院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表彰,城市更新“首钢模式”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案例。
三是改善人居环境,增进民生福祉。我们深入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五年规划,滚动推进10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古城南路东小区改造等3个项目被评为2022年北京城市更新优秀案例,我区5个方面经验做法被住建部印发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第七批)》收录,十万平小区、古城南路西两个小区作为国务院“我为群众办实事”优秀联系点位,多次进行全国经验交流。持续推进西黄村、衙门口、北辛安、广宁村等重点棚改项目,启动黄庄村棚改,改造范围超过4平方公里,已竣工安置房1.6万余套,约1.5万户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根本改善。运用空间、功能、文化、肌理等方式推进城市织补缝合,实施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间提升工程等12个城市公共空间项目,打造生活便利、环境宜人、景观优美、文化体验丰富的城市空间。石景山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和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获得国务院2022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表彰。
四是盘活低效楼宇,实现“腾笼换鸟”。我们完成了华联商场、压力容器厂等一批老旧商务楼宇和低效园区改造,盘活低效空间资源,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大正创想广场建设已成为虚拟现实产业基地,目前已经有42家企业入驻、虚拟现实类企业使用面积约占80%,12家企业荣登“中国VR50强”。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园、北重园“双园融合”加快推进,海特花园50号公建楼升级改造为高精尖企业孵化空间。
五是加强保护利用,延续文化脉络。首钢三高炉连同秀池区域改造完成后转型时尚秀场,保留原有工业遗存的六工汇城市综合体,是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6个商品消费提档升级重点项目之一,金安桥一体化项目依托工业遗存场景打造科幻产业集聚区,昔日储料仓改造为瞭仓数字艺术馆。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于2021年开街,目前已有13景、23院、91铺对外亮相,法海寺壁画艺术馆开馆运营,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被评为北京市最美街巷和2022年度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六是推动城市建设,打造京西“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生态格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京西发展大动脉,轨道交通M6号线线(磁悬浮)陆续建成开通,运营里程由9.7公里增加到18.6公里,高标准建设苹果园交通枢纽,启动改造地铁1号线福寿岭站,锅炉厂南路、人民渠路等城市道路建成通车。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十一学校等市级名校。提升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完善北京大学首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等设施。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衙门口养老中心、北辛安养老中心正加快建设。依托西山、永定河等自然山水,完成11.42平方公里的冬奥公园建设,打造全市首条全封闭马拉松路线并成功举办首届永定河马拉松赛事,重点推进40.2公里的西山绿道建设,在中心城区率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区城市绿化覆盖率位居城六区第一,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位居全市第一。石景山区山环水绕、绿轴穿城、绿叶穿园的绿色空间格局和“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丽姿态已经初步显现。
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这一重要要求,顺应了城市发展新趋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为推动石景山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重点做好“四个融合”文章,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更新条例落地落实,加强规划管理、产业导入、政策配套,不断优化城市功能、着力提升城市品质,高水平建设管理好首都城市西大门。
一是我们会紧抓京西地区转型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有利契机,把新首钢更新作为引领工程、重头项目、动力之源,加快实施首钢国际人才社区035、036地块等一批重大城园融合、产城融合项目,吸引国际和高端资源要素集聚,有序推动“厂区”“园区”向“社区”“街区”转变,为城市提供更多创新空间、消费空间、活力空间,打造“一起向未来”的城市复兴新地标,以新首钢为牵引带动京西八大厂全面转型取得重大成果。
二是有序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用好政府引导作用和市场机制力量,支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坚持“投建管”一体,形成多方积极参与、群众共同治理的工作格局,努力实现“五年任务、四年完成”目标。着力优化城市人居环境,“十四五”末基本完成西黄村、衙门口、北辛安、广宁村等棚改项目。
三是按照“三年起步、五年发展、十年成熟”三个阶段推进广宁、五里坨等西部地区城市更新,深化与中交集团交流合作,实施石门路改扩建、五里坨便民服务中心、西山绿道(石景山段)、天泰山旅游综合开发等重大项目,补齐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等城市功能短板,提高西部地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Kaiyun 开云Kaiyun 开云Kaiyun 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