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 开云体育平台开云 开云体育平台“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绿色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补齐资源环境短板、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支撑,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客观要求。”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司副司长王燕表示,发展壮大节能装备产业是实现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期间,要把握重点、创新思路,加快推进高效节能装备产业发展。
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陆燕荪指出,节能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摸清节能装备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关注节能装备作为供给侧存在的不足,加强关键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切实推进节能装备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以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为重点向污染宣战,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但是总体上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活动的矛盾依然突出,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入冬以来,北方许多城市又接连遭遇严重雾霾天气,更加凸显出生态环境保护的迫切性、重要性。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加快实施“十三五”规划纲要迈出的必要一步,生态环境保护将以此为遵循开启新的局面。
规划确定了“十三五”期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体现了国家层面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四个理念:一是管源头。淘汰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生态治理修复成套技术以及节能环保产业。二是控总量。对重点地区、流域、行业实行排放总量控制,对造纸、建材等15个重点行业开展治污减排专项治理,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三是抓长远。着眼于长效机制建设,着力完善企业排放许可、排污权交易、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建立多元化、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适时开征环境保护税,深化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四是严监管。划定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环境风险管控,强化环保督察执法,加强污染整治。
生态环境保护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亟待补齐的“短板”,也是事关民生福祉、为民所急所盼的痛点,更是考验各级各地政府及官员“政绩观”、治理能力和决心的阅兵场。补齐“短板”不能等、不能拖,不能雷声大雨点小,不能再以GDP来充当不作为、慢作为、懒作为的“挡箭牌”“遮羞布”。只有加快补齐“短板”,彻底解决民生痛点,全面小康才能实实在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才更深刻、更饱满。
王燕指出,当前,我国工业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加快实现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已成为我国实现经济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
2016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达43.6亿吨标准煤,工业能耗占国内一次能源消耗的比重接近70%,此外,工业大宗资源消耗量占全社会比重达到90%以上,水资源消耗量约占四分之一,主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资源保障和能源安全面临极大挑战。
工业和信息化部始终把推进节能装备产业作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王燕指出,《工业绿色发展“十三五”规划》和《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两个文件均把培育节能装备产业作为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目标,并提出围绕制约节能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和装备,在节煤、节电、余能回收利用、高效储能、智能控制等领域加大研发和示范力度,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突破40项重大节能技术装备。
“节能装备产业是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内涵的有机组成,也是推行绿色制造的重要支撑。”王燕坦言,与工业绿色发展的目标和“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要求相比,节能装备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差距,还面临着整体技术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效节能装备市场占有量小、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不强等困难和问题,急需分行业、分领域培育壮大一批节能装备企业。
为推动节能装备产业发展,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抓住用电、用煤的牛鼻子,全面系统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电机、锅炉和变压器能效提升工程,有力地提升了重点耗能装备的能效水平。二是加大高效节能装备的推广应用,面向工业企业推荐了7批节能机电设备产品目录,共包含了节能电机、锅炉、变压器等近2000个型号装备,有力地支撑了企业节能技术装备改造需求。三是面向工业企业推荐了百余家拥有核心技术、服务能力强的节能服务公司,为工业企业节能技术装备改造提供了专业化服务。四是会同国家开发银行构建绿色信贷机制,推动利用信贷政策支持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
“‘十三五’已拉开帷幕,一系列推进绿色制造和工业绿色发展的规划、方案、政策正在加快组织实施。”王燕说,希望广大节能装备企业和相关机构,围绕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绿色制造体系构建等重点,针对重点行业的专业技术特点,利用各种融资手段和商业模式,在流程工业系统改造、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业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同时,要发挥联盟作用,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发展。
当前,机械工业在国际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处于“三期叠加”关键时段的背景下,面临的困难仍然很多、挑战严峻。特别是在发达国家“高端回流”与“中低端分流”双向挤压的外部形势下,在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不断积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形势越来越紧迫。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薛一平表示,2016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为了大力推进行业节能与绿色发展工作,组织研究发布了机械工业“十三五”节能规划,为机械工业节能减排提供了方向,为机械工业落实清洁生产、发展绿色制造提供了导向。
薛一平介绍,在国家和行业各项利好政策的带动下,我国高效节能装备行业产业发展势头逐步转好。
一是高效节能装备研制及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以装备产品全生命周期为主线,通过轻量化设计,改变了通用机械能耗高、耗材大的局面,实现了产品升级。在高效低排放船用柴油机、数控机床、大型流体机械、工程机械节能降噪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形成了多个报废工程机械、汽车、机床等绿色拆解及再制造国家示范基地。百万吨乙烯等为代表的大型石化设备、6万立方米及以上空分设备为代表的大型空分设备、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设备等一批高端产品的能耗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是重大节能装备/产品(项目)不断涌现。通用装备方面,机械工业积极推荐并受工信部委托,连续组织编制了7批节能产品推荐目录。2016年组织编制的《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第七批)》涵盖了12大类432个型号产品,《“能效之星”产品目录(2016)》,涵盖了13大类141个型号产品,其中工业装备类共8大类40个型号。重大装备方面,哈锅“燃用准东煤超(超)临界锅炉研制及工程应用示范项目”,实现了35万千瓦超临界锅炉上燃烧90%以上准东煤且连续安全可靠运行三年以上的重大突破,大幅降低发电成本。
三是节能装备工程成套水平不断提高。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大型球磨机、大型减速机、大型辊压机、大型水泥回转窑等成套产品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双压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工艺及设备、日产5000吨水泥窑消纳城市垃圾工艺及设备、密闭炉冷烧结机余热发电、干熄焦余热利用工艺及成套设备、年产2000万吨级褐煤提质工艺及成套设备、年产360万吨大型活性石灰设备、年产300万吨环保型矿渣、钢渣粉磨成套设备等技术装备均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四是设备能效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不断向前推进。为推动行业能效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为机械行业及其他各行业的节能技术改造与绿色发展提供标准和依据,机械工业逐步开展并完善了机电设备能效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梳理了机电设备能效标准体系,正在积极探索建立工业装备能效标准工作新机制。
山水林田湖统筹保护。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代表表示,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要形成区域协同、综合治理的机制。在经济结构、产业布局、政策法规、规划管理等方面,进行区域生态环境一体化治理,改变就气治气、就水治水的分割方式,强调水、土、气综合治理,山水林田湖统筹保护。
他还建议,要树立因势利导、绿色发展的理念。根据不同区域的环境承载力,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绿色产业,比如吉林省白山市开发优质矿泉水资源,同时严格控制运行中的生态破坏及旅游开发,这样的做法就很好。
管治结合治理黑臭水体。“城镇黑臭水体问题是看得见、摸得着、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河南省科技厅厅长张震宇委员表示。
张震宇表示,治理城镇黑臭水体,应遵循“截污优先、治理为本,开源节流、生态恢复、系统治理”的原则,注重“管治结合”。治理黑臭水体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地方政府要做好排查工作,摸清现状,提出治理方案。有关部门要公布治理对象、治理进程、治理效果,建立评判、考核、责任追究机制,加大科技手段的运用。
环保“垂改”要一竿子插到底。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谢德体代表表示,应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推动环境质量改善。环保“垂改”工作涉及监测、监察、执法等方面,只有一竿子插到底,才能破解地方保护主义的干预。谢德体建议,环境监测执法要保证独立性,包括体制、人员、预算等。要保证专业性,包括监测手段、设备、技术和方案等。在考核上,对落实环保责任不力的政一把手严肃问责,后果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来源:中国工业报、新华网、人民日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